?
智慧教育的緣起
2008,IBM 在《智慧地球: 下一代領導議程》( A Smarter Planet: the Next Leadership Agenda) (Palmisano,2008) 中首次提及智慧地球”的概念,將其定義為:“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( 如傳感技術、物聯網技術、移動通訊技術、大數據分析、3D 打印等) 的強力支持,讓地球上所有東西實現被感知化、互聯化和智能化( Instrumented,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)。在新一代技術的支持下,布滿技術“神經”的世界將變得更小、更平、更開放、更智能。”
此后,“智慧地球”的思想和理念在全球范圍內與各領域、各行業持續融合聚衍,出現了智慧城市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等新概念。
智慧教育走進國家戰略
2017年,國務院發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對開展智能教育作出部署,同年5月,國務院在發布的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中明確提出“推進數字教育資源普遍開放共享,……加快教育大數據建設與開放共享”。
2018年,教育部發布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,該計劃的基本目標為:“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,到2022年基本實現“三全兩高一大”的發展目標,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、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、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,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,建成“互聯網+教育”大平臺,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、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、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,努力構建“互聯網+”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、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、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。”
2019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了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》,在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“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”中明確指出:“建設智能化校園,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、管理與服務平臺。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,實現規?;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。創新教育服務業態,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,完善利益分配機制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務監管制度。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,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,推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。”
緊接著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(2018-2022年)》,將“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”列為重點任務,要求“加快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,設立“智慧教育示范區”,”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。構建“互聯網+教育”支撐服務平臺,深入推進“三通兩平臺”建設。”
智慧教育的使命與方向
有專家認為,“從教育哲學的視角看,智慧教育的實質是要轉識成智,是促進人的真、善、美方面智慧生成和發展的教育;從技術哲學的視角看,智慧教育應是建立在正確認識技術的本質、技術在教育中的價值、技術與人的關系的基礎上,以人為技術主體,促進人的自由發展和解放的教育??傮w而言,智慧教育的本質是要通過轉識成智培育智慧主體,使人獲得解放,實現主動、自由、自覺地發展,這也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現代技術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。”
結合我國智慧教育建設與發展現狀,目前智慧教育應從以下方面著力:一、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,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、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,精準服務教學,為師生賦能,發展學生個性、協同、思維、創造,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、較強的行動能力、較好的思維品質、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。二、從教育規律(道)出發,以教育或教學的規則、制度(法)為依據,將理念、規則、方法與工具融為一體,繼而達成教育信息化支持教育改革與創新的發展目標。三、構建智慧教學模式,既有分組合作型學吸又有個人自適應性學習,既有人機交互、師生交互、生生交互又有師生與信息資源交互。四、在智慧校園基礎上,打造融合校園各個子應用及服務領域的整體校園信息與數據服務,提供校園與外部空間的泛在、互動接口。
行業動態主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動態 > 內容
智慧教育與教育強國
智慧教育的緣起
2008,IBM 在《智慧地球: 下一代領導議程》( A Smarter Planet: the Next Leadership Agenda) (Palmisano,2008) 中首次提及智慧地球”的概念,將其定義為:“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( 如傳感技術、物聯網技術、移動通訊技術、大數據分析、3D 打印等) 的強力支持,讓地球上所有東西實現被感知化、互聯化和智能化( Instrumented,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)。在新一代技術的支持下,布滿技術“神經”的世界將變得更小、更平、更開放、更智能。”
此后,“智慧地球”的思想和理念在全球范圍內與各領域、各行業持續融合聚衍,出現了智慧城市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等新概念。

智慧教育走進國家戰略
2017年,國務院發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對開展智能教育作出部署,同年5月,國務院在發布的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中明確提出“推進數字教育資源普遍開放共享,……加快教育大數據建設與開放共享”。
2018年,教育部發布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,該計劃的基本目標為:“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,到2022年基本實現“三全兩高一大”的發展目標,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、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、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,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,建成“互聯網+教育”大平臺,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、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、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,努力構建“互聯網+”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、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、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。”
2019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了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》,在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“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”中明確指出:“建設智能化校園,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、管理與服務平臺。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,實現規?;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。創新教育服務業態,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,完善利益分配機制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務監管制度。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,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,推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。”
緊接著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(2018-2022年)》,將“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”列為重點任務,要求“加快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,設立“智慧教育示范區”,”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。構建“互聯網+教育”支撐服務平臺,深入推進“三通兩平臺”建設。”

智慧教育的使命與方向
有專家認為,“從教育哲學的視角看,智慧教育的實質是要轉識成智,是促進人的真、善、美方面智慧生成和發展的教育;從技術哲學的視角看,智慧教育應是建立在正確認識技術的本質、技術在教育中的價值、技術與人的關系的基礎上,以人為技術主體,促進人的自由發展和解放的教育??傮w而言,智慧教育的本質是要通過轉識成智培育智慧主體,使人獲得解放,實現主動、自由、自覺地發展,這也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現代技術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。”
結合我國智慧教育建設與發展現狀,目前智慧教育應從以下方面著力:一、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,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、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,精準服務教學,為師生賦能,發展學生個性、協同、思維、創造,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、較強的行動能力、較好的思維品質、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。二、從教育規律(道)出發,以教育或教學的規則、制度(法)為依據,將理念、規則、方法與工具融為一體,繼而達成教育信息化支持教育改革與創新的發展目標。三、構建智慧教學模式,既有分組合作型學吸又有個人自適應性學習,既有人機交互、師生交互、生生交互又有師生與信息資源交互。四、在智慧校園基礎上,打造融合校園各個子應用及服務領域的整體校園信息與數據服務,提供校園與外部空間的泛在、互動接口。
